1.學校情況
1.1學校概況
株洲人工智能職業技術學校是在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與株洲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關懷下,由株洲國投教育投資集團攜手中科院自動化所、湖南兆富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湖南兆富教育產業有限公司成立的一家專注于“人工智能”領域的中等職業學校,為我國第一所專門以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與軟件開發為特色的全日制國有控股的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注冊資本5000萬。并與中科院自動化所“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教育聯合實驗室”、深圳職業技術學院人工智能學院、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國內頂尖科研機構、職業院校進行學校、專業共建。由自動化所總工程師孫哲南博士擔任名譽校長、自動化所張森博士擔任課程總監、美國硅谷沃爾瑪總部研發工程師劉昕斕先生擔任技術指導。
學校地處株洲市荷塘區,占地面積97.66畝,生均面積72平方米,建筑面積13.7萬平方米,生均267平方米,校園環境優雅,可容納5000名學生學習和生活。創辦至今共投資2852.8萬元,較上年增加600萬元,其中用于環境改造655萬元,較上年增加275萬元。
1.2學生情況
我校始終以“提高教學質量”作為中心任務,以良好的辦學水準促進招生?,F有軟件與信息服務、計算機網絡技術、移動應用技術、物聯網技術應用、工業機器人應用技術等五個專業,2020年招生441人,較上年增加360人。學校辦學層次以初中起點和高中起點設置班級,目前共有513名中職學生(其中2019級2個班72人,2020級10個班441人),390名高職學生,共計在校生903人。
1.3教師隊伍
我校擁有一支結構合理、力量雄厚、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學?,F有教職員工共有103人,師生比為1:8.8。其中專任教師共62人,碩士研究生3人,占專任教師比為0.5%,本科學歷52人,占專任教師比為84%。
1.4設施設備
學校有教學樓4棟,圖書館1棟,實訓樓1棟,宿舍樓5棟,辦公樓1棟,食堂2棟,籃球場1個,足球場1個?,F有機房5個,教學用計算機共250臺,目前已做計劃,增設三個機房,新增150臺計算機?,F12個教學班級,均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
2.學生發展
2.1學生素質
學校開全、開足文化課,加強學生的基礎文化知識、專業技能的同時不忘學生體格素質的鍛煉。體質測評合格率100%,文化合格率為85.3%,學校充分利用晚自習、活動課,組織開展專業相關的各類競賽,做到以賽促學,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對專業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本年度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共開展了專業知識搶答賽,WORD大賽,微信推送大賽,平面設計大賽等項目比賽。同時還積極參加了省、市級的專業技能大賽,并在株洲市《移動融媒體制作與應用》比賽中分獲一、二、三等獎各一人次,其中張宇鵬同學代表市參加此項目省級比賽,并榮獲省三等獎;市《計算機平面設計》比賽中分獲二、三等獎各一人次。
2.2在校體驗
為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拓展學生的知識與能力,我校開設了籃球社、科技社、播音演講社、禮儀社,日語社、心理社、跆拳道社、志愿者服務社等八個社團,并且在期末階段進行社團展演,展示社團風采,全校學生對社團的滿意度非常高。
學校通過問卷調查及學生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多次調查學生學習情況以及對學校的滿意度,每一次問卷調查發放520份,回收520份,回收率為100%。問卷調查主要涉及學生對學校的建議、學生對老師的建議、學生課堂情況、教師教學情況等方面,訪談主要是由班主任以及任課老師對學生進行單獨訪談,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分析并給出合理的建議,通過訪談的方式打開學生心扉,走進學生的內心深處,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學校對他們成長的關注,并且讓學生從內心深處認可學校的教學。
2.3資助情況
學校加大免學費和學生資助政策的宣傳力度。對就讀職業技術學校、家庭貧困或建檔立卡的學生開展專題班會,對貧困、相對困難、特殊家庭的學生進行統計,對符合條件的同學,給予國家助學金申請、申報。除此之外,我校還根據省財政廳、省教育廳、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湘財教(2009)1號文件精神,出臺了《校內資助貧困生管理辦法》,避免我校的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或其它情況而輟學。2020年下半年我校中職學生享受國家資助政策免學費共有470人,享受國家助學金有158人,享受校內助學金19人。
2.4職業發展
我校已設置就業科。就業科現在的工作,是將社會需求和就業形勢與我校學生的特點結合,進行分析,制定出一套有效的升學就業體系,為今后畢業生提供服務,對畢業生的就業進行指導教育。
3.質量保障措施
3.1專業動態調整
目前人工智能行業、軟件與信息服務行業人才需求量巨大,以及自身的辦學基礎,通過市場調研和專家論證,確定專業方向,為地方經濟服務。2019年制定了軟件信息服務、計算機網絡技術兩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并進行申報,但因招生的實際情況,只開設了軟件與信息服務一個專業。2020年為擴大專業特色,增定了《移動應用技術與服務》、《物聯網技術應用》、《工業機器人技術》等三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并進行了專業申報。目前我校在校學生共開設了軟件與信息服務,計算機網絡技術、移動應用技術與服務三個專業,共12個班級。
3.2教育教學改革
把準教學質量提升途徑,教學工作以教師教學技能比賽和學生技能大賽為載體,開展規范課堂教學活動。
一、教學常規重在落實。除按人才培養方案開足開齊課程外,以教學常規管理為抓手,從教學計劃、備課情況、上課情況、作業批改情況、輔差情況、教師聽課等七方面進行檢查與督導,并且做到了每月一查。為了提高教學質量,還設立公共課和專業課兩個教研組,由教學經驗豐富的骨干教師擔任組長,并開展了示范課,公開課、小組間評課等相關活動,努力構建學生喜歡的課堂,不斷優化以教為主導,學為主體,以課堂的高效促進教學的高質。
二、專業教學立足實效。本著專業做精,教學做實的工作態度,明確要求向專業教學要效果,向學生就業要聲譽。所有專業教師必須做到明確專業培養目標,明了專業發展趨勢,熟知學生就業方向。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務必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利用各種項目訓練和技能競賽良好契機,做到以賽促學,以賽促練。
3.3教師培養培訓
一、新進教員進行崗前培訓。通過3周培訓,包括學校制度學習、學校文化學習、崗位職責培訓、教學技巧和教學模式培訓、備課試講共六個方面進行培訓學習,最后進行考核篩選后,留下優秀的老師。
二、加強學習,提高專業素質。學校注重深挖自身資源,積極送老師出去參加教育培訓活動。我們分批送出班主任、教務科長、教務老師參加全國班主任培訓課程、全國教務培訓、全國教務科長培訓學習。先后組織中層干部20人外出河南、珠海、深圳及其他一些優秀的中職和高中學校進行考察學習。
3.4規范管理情況
一、嚴格學籍管理。所有在校學生均按規定辦理入學手續。學籍管理檔案齊全、規范、真實準確。
二、規范教學管理。從課程設置,教學常規、細節管理等方面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在原有的教學管理相關制度前提下,特別制定了《教師管理制度》《課堂管理制度》《監考閱卷制度》等,進一步完善了教學管理相關環節。為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的管理,形成嚴瑾、有序、高效的教育氛圍,健全與完善了《教師考核制度》,并進行了學生問卷測評,掌握教師的真實上課情況。通過每周一次的教師例會和班主任例會,總結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促進教育教學的良性發展。
三、以人文關懷與規范管理相結合。加強學生日常管理工作,力求在“嚴、勤、細、實”上下功夫,堅持做好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及習慣養成教育,建立健全學生評價體系,抓好學生干部制度建設和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學生干部的示范作用。
四、建立完善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健全了工會組織制度,學校重大事務的決策均及時向教職工公示,實行透明化,公開化。
五、把準安全責任主體意識。學校成立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制定工作計劃,確定重點工作,落實責任,做到層層簽定安全責任狀; 由主管學生工作的副校長、學工科、教導營三位一體,對學生在校的安全細節教育全面負責,并落到實處。重點加強了防溺水、防火、防盜、防交通事故、防人身傷害、防毒等“六防”教育;加強了對學生宿舍進行每月一次的管制刀具、大功率電器及用電安全隱患的排查;加強了心理健康排查與教育,新生入學后,全面開展了心理健康問卷調查,針對調查結果,設立重點人員管理臺賬及關注計劃,定期進行干預。
將人防、物防、技防融為一體。在人防方面,除配備白班和晚班專職保安外,還特設由退伍軍人組成的教導營,負責上下學高峰時期的護學任務,同時組建24人的學生護校隊,由教官領導進行校園全方位的巡查;物防方面,配齊保安室所需的全部防護物資,確保特殊情況下能派上用場。學校消防設施配備到位,設有滅火器60箱;技防方面,學校安裝一鍵式報警系統,并在全校各角落配備32個高清探頭,學校主管安全工作的副校長手機上安裝云視頻APP,便于24小時隨時查看,另外在教學樓各樓層安裝16個高清探頭,由專人負責,以便于隨時調看。
六、把準后勤保障質量。堅持“以人為本,服務師生,勤于管理,注重實效”的工作理念,堅持以“少花錢,多辦事,辦好事”為原則,用好學校每一分錢,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添置教學設備儀器、辦公用品,嚴把質量關,物品采購貨比三家,確保物美價廉。維修工作堅持安全第一、師生第一、節約第一的工作原則。規范食堂管理,提高飯菜質量,在物價高,人力成本不斷提高的情況下,通過努力使食堂管理逐步規范,伙食保障基本平穩,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堅持“環境育人”,加強校園環境建設,定期對校園的花草樹木進行修剪,保障校園的美麗和清新,保證師生工作學習的好心情。努力解決教職員工的基本生活保障,根據本校非本地教職員工較多的情況,學校裝修兩層共計二十多套員工宿舍,免費解決住宿問題,同時每月給員工發放200元的伙食補助,解決了部分員工的后顧之憂。
3.5德育工作情況
把準提高育人質量的根本任務,貫徹“德育為先、成才先成人的”的育人理念,把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作為工作重點。
一、抓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努力拓展思想道德教育的空間和途徑。2020年下學期開始,擬定了德育工作計劃,結合本校的實際,有目的的開展工作。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德育教育通俗化,如以“經典誦讀煉精神”為主旨的“千人晨讀”活動,挑選國學經典《弟子規》《三字經》作為主要內容,提煉學生“仁、孝、慈、禮、信”等精神要義,并輔以讀后感、班級朗誦賽、感恩之星及感恩班級評比、國旗下講話、班級故事會等活動,真正讓學生能自律自省。
二、重視學生文明習慣的養成教育。
1、制定學生在校學習生活應注意的細節,進而成為學生日常行為準則,并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學校學生《十二條禁令》。
2、推行的“7S”管理模式,具體體現在宿舍內務準軍事化,嚴格按“一塊四線”的要求進行整理。 教室布置統一化,要求做到“三光一齊”(人走桌面光,教室墻面、黑板光,衛生打掃地面光,桌椅、衛生工具擺放齊)。
3、行為監督常態化,學校專門設立教導營,并配備一支校園護衛隊,除履行升國旗任務外,每日對學生的文明行為進行督查。校園五聲?;仨?,即:師生見面問候聲、獎勵表彰鼓掌聲、班級活動口號聲、成長過程感恩聲、校園集會國歌聲。通過以上一系列措施,真正做到讓養成教育內化于心,外化于形。
4、注重家校聯系,努力形成教育合力。學校在抓好自身教育的同時,注意積極聯系家長,勤匯報,勤溝通。通過每日用餐菜品實況拍照發送、每周班級總結匯報至群、每次主題教育家長參與、每月電話溝通學生進步情況、學生離校(返校)匯報、突發情況及時匯報等,讓家長能實時了解學生在校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得到了家長的好評,也極大的提升了學校的口碑與聲譽。
5、重視后進生的轉化與培養。通過扶優抓差的工作方式,對學生進行了分類教育。關注學生思想動態,因材施教,形式多樣;進而讓“紀困生”基本上能轉變學習態度,有了積極性,成績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6、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結合班主任隊伍偏年輕化,缺乏管理經驗的實際情況,主要采取周工作例會、班級管理經驗交流沙龍、班級常規工作業務培訓、班主任個人考核等方式,有計劃、有重點地對班主任班級管理的理論水平、業務實操進行培訓與提高,經過一學期的練兵,基本形成了一支責任心強、工作落實到位、敢打敢拼的團隊。
3.6黨建情況
我校從開始的無基層黨組織,到主動尋找黨組織,至2020年9月終于迎來教育局黨委的批復,正式成立了學校黨支部,變成了有歸屬的幸福之家。為此我們立馬行動了起來。
1、及召開黨員大會,成立支部委員會。
2、按要求進行了黨員活動室的規劃和建設。
3、及時布置并完成了部分黨員的組織關系接轉工作。
4、制定并討論黨支部工作計劃,開展黨員示范崗活動,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開展情況和效果
當前我校與合作企業在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雙師型”教師培養、學生技能提升等方面進行了良好的溝通與互動,對我校的專業建設與專業教學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4.2學生實習情況
我校是一個剛成立的新中職學校,暫無實習生。
4.3集團化辦學情況
為了進一步推動職業教育走規?;?、集約化的發展道路,充分發揮企業在“校企合作”提升職教綜合實力中的作用,打造職教品牌,努力實現學校與學校、學校與行業、學校與企業的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5.社會貢獻
5.1技術技能人才培養
學校秉承“瞄準就業,發揮優勢,辦出特色,服務社會”的辦學理念,遵循“崇德礪能 精技樂群”的校訓,圍繞“敬業厚生”的教風“勤學敏行”的學風,樹立德育為首,狠抓師德師風建設和學生思想品德工作,努力營造優良的教風、學風。
學校堅守“培養人工智能專業發展方向技能最優的學生”為育人方向,堅持以 “培養技能型、實用型人才、綜合型人才” 為目標,全面培養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和綜合素養。
5.2社會服務
學校高度重視技術應用與服務,成立了多個技術應用與服務團隊,專業師資和實訓基地對社會各界開放,開展對外技術服務和送科技下鄉,提升服務社會民生和扶貧攻堅的能力,得到市委市政府的普遍贊譽。
5.3對口支援
對口扶貧,發揮學校特色。學校對在校貧困戶進行對口支援幫扶。進行技術技能扶貧,對貧困戶進行技術技能培訓,使他們有一技之長,改變家庭命運。進行教育扶貧,貧困子女就讀本校,免收學費、書本費等。
6.舉辦者履責
6.1經費
學校作為一個民辦學校,經費來源是股東自籌。學校建立了健全的財務和資產管理制度,資金的收入和支出嚴格按照學校財務管理制度執行。
6.2政策措施
學校強化以校長全面負責學校各項工作,定期召開校長辦公會,審議表決學校重大工作,保證學校政務公開透明。
學校實行嚴格的干部管理制度,建立部門目標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
學校提出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學生服務,干部為職工服務模式,實行服務對象首問責制。
7、特色創新
1、學校實行德育“生活化”和“7s”管理模式,學習參考浙江慈溪職業技術學校關于德育生活化的運行方法和引進臺灣健峰集團7S精細化管理方法,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2、引進駐校教官,成立教導營,組建國旗護衛隊,專門負責學校學生行為規范的督查。
3、實行手機分時段有償使用方式,針對現在學生手機依賴性高的特點,以獎勵方式給予學生有償限時使用。
4、成立“金盾特訓營”,主要對在校生的專業技能進行把控,特別針對畢業生邁向工作崗位前夕進行全方位的集中特訓,以提高學生就業率。
8.主要問題和改進措施
8.1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
1、生源競爭激烈,學校招生困難。
2、教學方法改革推進緩慢,課題研究氛圍不夠濃厚。
3、教師隊伍“雙師型”師資建設還有待加強和提升。
8.2改進措施
1、加大招生宣傳力度,大力開拓株洲地區以外甚至外省招生宣傳。盡最大努力提升自身辦學實力和社會影響,以提升學生和家長以及社會的認可度。
2、成立學科帶頭人和專業教研組,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組織學生、老師參加省市各項比賽獲取榮譽。
3、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學習方式,讓年輕老師們向優秀老師學習取經,快速提高教學業務水平。大量引進經驗豐富的老師,增強教師隊伍,完善教學組織。并組織教師下到企業實踐培訓,或是從企業請入技術人員走進課堂給學生進行培訓,教師們一起參與進行培訓學習。
株洲人工智能職業技術學校
2021年2月